山區

避暑山莊的山區,猶如綠色的天然屏障,聳峙于西北部,占山莊面積的4/5,最高處海拔510米,與湖區、平原區海拔相差180米。這里峰巒起伏,溝壑縱橫,林木茂密,峰巖清流,四時景色各異。自北而南而西,有“松云峽”、“梨樹峪”、“松樹峪”、“榛子峪”、“西峪”等數條峽谷,是通達山區的主要游覽路線。向東南逶迤曲折,谷深林密,泉水淙淙,瀑布飛瀉。康乾兩代以各條峽谷為骨干,依山就勢造了四十四處勝景,情趣各不相同。當年40多處園林和寺廟建筑分布于山峰、臺地、岸壁、山坡、溝谷,其景色絕佳,是山莊精萃所在。自清末以來屢經破壞,幾乎蕩然無存,人們只能從遺址領略當年的風采。建國以后,特別是近幾年來,隨著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日益重視及游覽觀光事業的發展,廣大山區除了大規模植樹綠化以外,已復建了“南山積雪”、“四面云山”、“北枕雙峰”、“錘峰落照”、“古俱亭”5座峰頂觀景亭和別具特色的庭園建筑“青楓綠嶼”,清整了“珠源寺”和“宜照齋”遺址,并將恢復更多的景點。沿著蜿蜒的山徑漫步,松濤鳥語,泉水輕流,頓生寧靜越逸之感。入“梨樹峪”西行里許,即至“梨花伴月”溝,這里春日梨花萬樹,芳香撲鼻;微云淡月之時,景色尤佳。在山莊西北隅之高處,構亭其上,名為“四面云山”,矗立亭上,若置身于云海之中,晴朗之日,百里之外的巒光云影,皆可遠矚;伏暑時節,亭中長風四達,蕭爽如秋。由“榛子峪”北上“錘峰落照”亭,舉目遠眺,諸峰橫列前:夕陽西下,紅霞滿天、湖光山色更加迷人。入“松云峽”峽谷,沿石徑北上,登“南山積雪”亭,冬日于此遠眺南山,銀裝素裹,寒光閃爍,極為壯觀。北登“北枕雙峰”,居高四望,遠近景色一覽無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