蒼巖山

圖為蒼巖山橋樓殿
蒼巖山,地處太行山東麓,位于石家莊市西南70多公里處的井陘縣境內。這里有獨特秀麗的景色,有精巧別致的建筑,還有優美動人的傳說。古人曾用“五岳奇秀攬一山,太行奇峰惟蒼巖”的佳句來贊美它。
蒼巖山到處是崇山峻嶺,危崖絕壁,古柏參天,還有滿澗白檀,自然風光十分優美。依山傍崖而建的福慶寺,相傳為隋煬帝的長女南陽公主出家的地方。這些建于山上的樓、臺、亭、榭,或跨斷崖,或臨深壑,或掩映于密林之中,各依地勢,構造奇特宏麗。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巧奪天工的建筑,交相輝映,渾然一體,成為著名的游覽勝地,被列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。
踏進山門,可謂步步有景,景景誘人。沿蜿蜒石徑前行,越過濃陰遮蓋的蒼山書院,沿路可欣賞鉆縫抱石的白檀。繼續前行,突然峰回路轉,在百丈斷崖間,兩峰壁立對峙。自下仰望,青天一線,有三百六十級石磴可通上下,拾級而上,好似步入云端。兩壁斷崖之上,凌空架有三座單孔石拱橋,在兩橋之上建有樓殿,這就是蒼巖山最壯觀最奇險的景觀、我國三大懸空寺之一的橋樓殿。橋樓,是我國獨具風格的著名建筑形式,它在高入云霄的兩個對峙的斷壁間架橋,而后建樓其上,故稱橋樓。從山下仰望,橋樓凌空飛跨,云移樓動,飄然欲飛。楚圖南先生題詩贊曰:“千丈虹橋望入微,天光云彩共樓飛。”游人至此,無不駐足,由衷地贊嘆這中外罕見的奇觀。站在橋樓之上,憑欄俯視,晴天,可見澗底行人,高不盈尺,滿澗樹木,似綠萍貼地;云霧天,流云翻飛,瑞氣籠罩,好似置身太虛幻境的瓊樓玉宇之中。
兩橋之上的兩座橋殿,一名“天王殿”,一名“橋樓殿”。“橋樓殿”結構精巧,布局合理,端坐于長15米、寬9米的石橋之上。整個大殿雕梁畫棟,金碧輝煌。殿內有壁畫、菩薩和羅漢像。
順橋樓殿左側前行,有一迂回險峻的云中棧道,上覆懸崖,下臨深澗,外有短墻相護,緩步行進,入履空中。穿過峰回軒,可達南陽公主祠。南陽公主祠是福慶寺的主體建筑。祠內南陽公主雕像,正襟危坐,儀態端莊,色彩艷麗,比例適中,體態豐腴。但神情索然,雙目平視前方,好像在回想自己坎坷、慘淡的一生。
相傳南陽公主是中國隋代皇帝楊廣(公元569—618年)的長女,她14時歲嫁給許國公宇文述之子宇文士及。后來她丈夫的哥哥宇文化及謀反,勒死她的父王。公主舍夫棄兒,只身逃脫,千里迢迢來此深山,削發為尼。初上山時,公主在山腳下的小溪中洗浴滿身的癬疥。如今,山門外溪水淙淙,碎石滑動,輕柔悅耳,有“風泉漱玉”之稱。上山途中,她因感時憤世,傷心落淚,腳下石頭變得斑斑點點,遂稱“眼淚石”。在爬坡中,白檀樹將公主的羅裙掛破,公主生氣,怒斥白檀樹乘人之危欺凌她,有朝一日要“扒其皮,抽其筋,掏其心”。現在,滿澗的白檀樹都變得無皮無心(中空)。正當公主因登山而精疲力盡時,一只老虎來到她身邊,馱她上山。上山后,老猿猴為她摘野果、取山泉,并陪伴公主專心修行,終于一起得道升天。清光緒年間,公主被敕封為慈佑菩薩,這些傳說就更為流行了。
這些傳說,雖無據可考,但生動、優美,附會在蒼巖山眾多的景觀或建筑上,更增添了她的神秘色彩。
2001年11月,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“4A”級景區。
交通圖:

交通: 從北京自駕車沿京深高速公路南行,在石太高速出口轉石太高速,到蒼巖山出口下道,轉平涉公路南行在柿莊村左轉,沿旅游公路直達景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