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壽山

圖為長壽山風光
秦皇島市山海關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,以其豐富的森林風景資源和獨特的景觀,吸引了眾多的海內(nèi)外游客。1995年8月12日,江澤民總書記曾蒞臨視察。公園總經(jīng)營面積7.28萬余畝,有林地面積5.4萬畝,林木蓄積近11萬立方米,森林覆蓋率為74.4%。這個公園分為角山、長壽山、燕塞湖三個核心景區(qū);白莊子、椴木叢、塔山三個森林旅游區(qū);三門寺、團元寺和頭、二、三道鞍三個深山保護區(qū)。這里山石奇異,層巒疊嶂,谷幽水清,樹茂草豐。
長壽山景區(qū)以“山”取勝,有“樵夫觀天”、“石門勝景”、“仙人洞”、“杏仙洞”、“世外桃源”、“神醫(yī)石窟”、“長城倒掛”、“懸陽古洞”、“壽字碑林”等景觀。懸陽洞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花崗巖洞,進深117米,主洞高14米,寬13米。洞內(nèi)塑有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群像,洞壁布滿書法石刻。懸陽洞之奇,奇在洞中有洞,洞外有洞,洞頂有洞。懸陽洞外,層巒疊嶂,怪石林立,古木參天,流泉飛瀑直瀉谷底。步入長壽山河谷,你會感到,這里不僅風景優(yōu)美,而且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息。刻于巨石之上的“長壽山”之名,總高度17.17米,是當代著名書法家孫墨佛老先生的絕筆。面對那依山而鑿的中國歷代名醫(yī)的群雕像,仿佛置身于中國古代醫(yī)學輝煌的殿堂。“壽字碑林”是長壽山景區(qū)最引人入勝的景觀之一,它利用我國傳統(tǒng)的書法藝術,結合長壽山的奇峰異石,在大小不一、方圓各異的怪石上,鐫刻著不同朝代、不同字體、不同文式的名人“壽”字跡,構成了中國歷代書法名家之“壽”字大全。
燕塞湖景區(qū),湖水環(huán)繞群山,群山懷抱湖水,山水相依,愈加秀麗多姿。燕塞湖水域碧波蕩漾,湖岸山勢各異,濃陰掩翠,如乘游艇攬勝,十里航程,忽而峰回路轉(zhuǎn),忽而柳暗花明,既有長江三峽之險又有桂林山水之秀,兩岸風光猶如一條畫廊。
角山景區(qū)的長城沿山背奔騰而上,與長城入海處老龍頭形成犄角之勢,景觀獨特。自1996年8月7日角山首次出現(xiàn)“佛光”,以后曾多次出現(xiàn)這一奇觀。
長壽山國家森林公園由于瀕臨渤海,山勢高差大,植物垂直分布明顯,景色豐富多變。植物、動物物種繁多,僅木本植物就有52科、104屬、二百余種,哺乳動物有60科、143屬、359種之多,有68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珍禽。1996年北京大學風景研究室的專家曾到這里考察,對這里的奇峰異石、森林植被、水利資源、人文景觀評價很高,被評為國家景觀。2001年,包括長壽山、角山、燕塞湖和祖山在內(nèi)的柳江盆地,被國土資源部批準為國家地質(zhì)公園。2002年7月燕塞湖被列入國家最高級別“4A”級旅游景區(qū)。
交通圖:

交通: 自駕車從京沈高速公路山海關出口下,行至102國道向西至劉道莊后,向北走長壽山路,經(jīng)鄭家灣子西行即可到達。